中國是酒的國度,酒文化源遠流長。而房陵(今湖北省房縣)的酒文化基本上和中華民族的酒文化同步,雖然有許多個性,但共性是主流。 中國是酒文化之邦,中華民族又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皎皎者。因為中華民族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且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孕育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任何種族都會和飲食文化緊緊連在一起。飲食文化的文明程度又和附著的民族緊緊的連在一起。因此,中國的酒文化享譽環宇,聲名遠播。 那么,酒是怎么來的呢?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都還處在巢棲穴居的生活狀態,主要是靠狩獵和采野果來充饑。為了預防青黃不接、雨雪雷電的惡劣天氣,在野果盛產時就多采了一些用于貯存。我們知道有些野果是含有能夠發酵的糖類。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野果就發出了淡淡的清香,還滲出一些液體,這就是最早出現的純天然果酒。對于這些液體,人們原先并不在意,而且不敢喝一點。后來就有人大膽地嘗試。這一嘗不打緊,就嘗出了一個酒文化的嶄新天地。那種液體不僅香味撲鼻,入口甜嫩,而且是從來沒有品嘗到的那種甘醇。飲了幾口以后,人們還有了昂揚的激情和奔涌的興奮。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斷言“酒是萬藥之首”。人類在發現草藥治病之前,就是用酒來療傷,活絡經脈,舒血理氣。酒對人類的生存和延綿做出了重大貢獻?梢韵胂,人類最初發現酒和酒的內涵時,是何等的欣喜?大概整個部落都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在江蘇省淮陰洪澤湖畔下草灣就曾發現過醉猿的化石!蹲咸臆庪s綴·鼎櫳夜話》中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房陵的羊鼻嶺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是同一時期,發掘出了用于盛酒的鬲、鼎罐和高杯盂形器。在羊鼻嶺生活的房陵人的祖先也開始了飲酒的歷史,架構燦爛酒文化的第一塊基石,彭部落方國也就是最早飲酒的人群。 然而人類發現了酒但并不會釀酒,還處于原始的自然發酵狀態。一直到了夏商時代,有一人叫儀狄,他開始了釀酒的研制。也就是說,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生活狀態的相對穩定,對酒的需求量在為增加,自然發酵的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于是儀狄通過數百次的驗證,終于發現了能夠用于發酵的曲母。無疑是人類釀酒史的重大進步。儀狄的研制是很艱苦的,他手頭上沒有任何用于檢驗和測量的儀器,又是前人從沒有做過的事情,沒有成功的經驗豐富,甚至連失敗的教訓也沒有。只有摸著石頭過河,但他畢竟成功了,成了中國釀酒的始祖!妒辣尽份d:“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稱酒。”儀狄開始造出了果酒,酒味道很奇特。到了少康(杜康)時他用糧食造出的酒。杜康的貢獻就是釀造出實際意義上的酒。而杜康又遠比儀狄出名,在民間流傳很廣。原因又在哪里呢?杜康是夏商的兒子啟建立的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王。西晉張華撰《博物志》認為杜康是漢朝的酒泉太守,又是有名的釀酒師。到底哪一個說法準確呢?還有待于大家的考證。不過,杜康有名還不僅在于此。曹操是三國時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的那句膾炙人口的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他把杜康這個釀酒匠當成了美酒的代名詞,杜康也因此聲名遠播。
據上面提到的資料是儀狄制研制成了酒曲,由此便完成了酒從自然發酵到人工發酵的過程。兩者雖然都成了酒,但有了本質的區別,自然發酵的酒是無法掌握酒的醇度和質量的,而人工釀酒就可以控制整個釀酒過程,實現了質的飛躍。 儀狄是從發芽的谷物中制成了曲,是以含淀粉為原料培養微生物的載體。以曲制酒就掌握了糖化的酒化的作用。從而把釀酒的兩個步驟的發酵和酒化結合在一起。殷商時期,就把谷物浸泡在水里使之發芽,稱作散曲。到了漢代,曲的種類就更多了,有大麥曲、小麥曲,有長霉的曲和不長霉的曲。散曲之外又有了曲餅,后來加入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的草藥,為酒加進了不同的芳香劑!洱R民要術》中就記載了九種釀酒的制作方法和近四十種的釀酒技術。其中最特殊就是一種“紅曲”,有很強的糖化力,又有酒糖的發酵力。不僅可以制酒,又可用于人工色素,開了我國食品業的一代先河。 酒曲發展到現代社會,制曲的方法繁多,經驗也積累的更全面了,但萬變不離其宗,歸攏三大類:大曲、小曲、麥曲。 大曲是由小麥、大麥和黃豆等到谷物做成磚狀,放在一定溫度中發酵,制成后要進行冷藏備用。房陵傳統的黃酒則是用的小曲。小曲是曲母摻合甘草之類的中草藥和一種叫“蓼子”的植物催化劑和浸泡過的大米一起碾碎然后捏成圓球,晾干即成。麩曲也叫“快曲”,主要是用曲霉制成糖化劑。這種麩曲主要用于工業規模生產。而小曲的應用范圍僅限于制甜糟和小曲黃酒。酒性溫和,酒味醇和,適用于婦女在妊娠期飲用,可以達到和血增乳的效用。所以小曲酒就基本上是婦女專用酒。中國古代的婦女飲酒已有繁多的記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代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連用七個重復詞,而且用的又是那么貼切,很難說她不是酒后詩興大發所致。要不是酒煽動了她的幽情,如何能使幽情變成了一種外露的激揚文字。接著便有“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她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都是舊時相識。”短短的幾句詞,使她內心的百般情傷,千般懷古,萬般思變,一覽無余?v然不是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酒也使她變成了詩情勃發的風流女詞人。我們注意到她飲的是三杯兩盞“淡酒”,就不會是須眉男人們豪飲的烈性酒,只能是小曲酒了。 酒在中國應用的范圍是太廣泛了,酒的作用可以說太博大了,真可謂是“無酒不成席”。在西周時,飲酒是非常講究時、序、數、令。天子諸候加冕、婚嫁、祭祀方可飲酒;飲酒時按天、地、鬼、神、長、紅、尊、卑來飲酒,飲酒不得超過三爵。飲酒時必須聽從酒官的安排。怎么坐,用什么飲酒的器皿,飲什么等級的酒,都是有嚴格規定的。由于時光的流逝,歲月滄桑,這些酒規酒法是否都已經消失了呢?應當肯定地說沒有。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房陵雖是封閉山區,但迎來送往的規矩還是很嚴格的。眼下坐席不十分講究了,但上席還是要謙讓的。上席又是以左為首。一般的是長者坐首席。席間如果都為同輩,又推客人坐首席;假如是往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又推尊者和年長者坐首席。男婚女嫁,紅白喜事,安排坐席確實又是一個很尷尬的工作。例如結婚喜筵,男女雙方的親族都到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歡聲笑語,熱鬧異常。在這個時候,迎親的人家已不可能事無巨細都出面應酬,必須有一個“代管”。房陵人叫“支客”。這個稱謂很形象,充滿了智慧。里里外外這一大攤責任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不管用什么辦法都要把客人都支應得圓圓滿滿,乘興而來,滿意而去,確實是一大學問。這個“支”就含“應酬”的意思。安排坐席又是難中之難。支客在安排之前,得把男女雙方的來客中的尊卑輩份了解得較為清楚,安席就能應用自如,依次排去,皆大歡喜。整個喜筵中又分主席、陪席、滑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某個環節中出差錯。輕者鬧得生分不愉快,重則火拼爭吵,大打出手,親家傾刻之間變成仇家,往后見面也別別扭扭,甚至斷了來往。 在晉代以前,中國人是真正坐席子上飲酒。一張席子鋪在地上,擺一個長方形酒幾,上面擺放銅尊菜缽,由主人分發菜肴,分舀酒漿,是典型的“分餐制”。唐宋以后才有了八仙桌,從“分餐制”過渡到“聚餐制”。后來不在席子上坐了,但人們仍習慣叫“坐席”。以此衍生了婚宴席、祝壽席、喬遷席等,這個“席”就不是原來意思了。 《韓詩外傳》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恒公宴群臣,規定“后者罰飲”。這就是我們現在“遲到者罰酒三杯”的源頭。房縣處鄂西北大山區,山民古樸,熱情好客。平常省吃儉用,遇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壽誕喬遷等,都要鋪張一番。殺豬宰羊,釀制美酒,分發請柬,安置席面,搞得熱熱鬧鬧。這樣的事一年之中難有一至兩次,在山區的生活中就擺在相對突出的位置。禮尚往來,盛情難卻,沒有特殊情況,都得出席。主要是因為不拂主人的邀約,二是借此機會交流情感,以酒增加親朋好友間的往來。 在飲酒中高層次就是三兩個知心朋友或登高、或踏青、或野游......尋幾枝枯枝,舀幾缽山泉,浪漫野飲。草草杯盞,滿滿酒缽,笑語遍野,賦聯泳詩,縱論古今,其樂融融! 政治家的飲酒也是酒文化中的高層次,首先應該提到的是三國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流傳千古的政治故事。劉備失勢,投靠曹操。曹操非要弄清劉備是否“世之梟雄”,也擔心他韜光養晦,就在青梅亭煮酒論天下英雄。曹操論遍天下割據諸侯后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假裝聞雷驚失筷子,極力掩飾內心的抱負,使曹操覺得劉備只是一個連雷都怕的小人。曹操用酒試探了劉備的內心,劉備則借酒巧妙地掩飾了自己。劉邦出席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帳下埋伏刀斧手,擲酒杯為號,企圖殺掉劉邦,然而劉邦巧妙地掌握項羽優柔寡斷的性格,利用其中的矛盾,在危機四伏的鴻門宴中保住了生命。酒成了政治的工具,成了一種陰謀,一個圈套,一把匕首! 新娘入了洞房以后,擺放幾碟精致小菜,新婚夫妻還要飲“合歡酒”,也叫“交杯酒”。交杯酒飲后,就說明原來毫無相關的男女心同此心,情同此情,如今要生活在一起,長相知,長相守,白頭偕老。情意綿綿,兩情相洽,雙臂挽在一起,這酒飲得好愜意,好不令人眼熱矣!這酒就成了一種喜悅,一條紐帶,一個期盼。 夫妻合衾,緊接著一件大事即為生孩子。添人進口,延續香火,歷來被中國人稱為人生的喜事。孩子滿月時,照例要擺“滿月酒”。女方親戚月前均要上門送“祝米”。“祝米”的禮筐就少不了兩罐“甜糟”。“甜糟”是糯米做的米酒,是妊娠婦女活血催乳專用的。這酒也就是一聲問候,一種祝福,一份親情! 總之,酒飲得是地方,蘊含了多少柔情、多少美好、多少幸福?這是中華民族酒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中華民族俗文化的象征。 古房陵積淀著層層疊疊酒文化的遺產,閃射著紅紅綠綠酒文化的光芒。房陵有最古老最完整的小曲黃酒的釀制技術,而且有這種傳統黃酒釀造的地理環境。據初步考察,同是房縣的一條馬欄河水,門古鎮到軍店鎮這一段釀造的黃酒是一個味兒,從軍店鎮到城關鎮又是一個味兒,又從城關鎮以下到?悼h城又是一個味兒。但不管是什么味兒,都還是傳統黃酒的正統味道,但不用馬欄河的水,放在別的地方釀,那酒就是另外的味道,酒雖也釀得出來,酒就不能入流?偠灾,房陵的黃酒還得房陵的水來制,是別人偷也偷不去的“無形資產”。世上的事情怪就怪在這兒。所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除開黃酒,房陵能不能釀造舉世聞名的美酒呢? 有人說房陵地處偏僻,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造不出好酒。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全國有名的幾大名酒都出在偏僻小鎮,鮮有在大都巿的。比方說“茅臺酒”在貴州茅臺鎮,“郎酒”在四川古藺縣,“習酒”在遵義習水鎮,所以,小鎮造不出聞名于世的名酒之說無法成立。 武則天要做中國的第一代女皇,使中國婦女在封建社會位置一下子提高了不少,這在當時需要何等的氣質和非凡的膽魄啊!僅就這一點就是值得稱頌的。唐中宗李顯是個愛酒的皇帝,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以后,他就帶了不少的釀酒匠同來房州,給房州地方的釀酒業注入了新鮮活力。李顯應用從宮庭中帶來的釀酒方,結合房州地方的釀酒工藝,研制出了新型的酒方,對釀酒來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進入現代社會以后,主要是繼承酗酒的優良傳統,結合科學的配制工藝,進行規;a的問題,當然,我們對于傳統有一個認識和認同過程。 狹義的酒文化包括釀酒史、酒俗、釀造技藝、飲酒禮俗、佐酒菜肴等等。人類在同大自然、同疾病斗爭中逐漸認識到了酒的價值。在房縣、鄖縣等地挖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都出土了大量用于釀酒的器皿。雖然那時釀酒僅限于自然發酵,但畢竟是可以飲用的酒。據《國禮·天宮酒正》中記載:“釀粥為醋曰醫。”那時釀酒是谷物煮成粥來釀酒,酒是可以用來治病的,F在用白酒泡制藥酒,黃酒則多用作藥引子,起到通絡活血,散寒止疼的作用。酒為水谷之氣,引藥上行,助藥力發揮其功效!侗静菥V目》上說:“酒少飲則和血通氣,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之精,失痰動炎。”酒不可不飲,因為酒乃人身氣血之動力。人的血脈活了,容易去病了疾保持健康。飲酒則只能是適量的,換句話說,大量飲酒,適得其反。事關“民以食為天,”釀酒就有了極為強烈的鄉土氣息的地方風情。房陵的酒風便以中國中部地理地貌的獨特性和漢水流域的變異性而著稱于世。酒文化閃射出熠熠的光芒。 十堰地區的地方酒多為黃酒,而又分屬大曲和小曲兩個不同的系列,各縣巿由于受歷史的和區域的條件限制,釀制方法各異,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釀制而成,具有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十堰各縣巿又以房縣、鄖縣、丹江的黃酒最有特色,酒味、酒性、酒色各有千秋。丹江黃酒又名“雙投酒”。即用甜曲釀制成米酒,俗稱“甜糟”。再把大曲炒成深黃色,添上涼水燒開。熱天等曲水晾冷,投入甜糟中,瀝下酒渣。經過發酵,酒汁茶黃,酒性平和,酒味清醇郁香。鄖縣黃酒謂之“雙曲酒”,又稱“快曲酒”。即糯米蒸熟后冷卻,將大曲投入,進行發酵。釀出的酒酒汁深黃,酒性厚重,酒味微平沉香。嚴格地分類,丹江和鄖縣的黃酒應屬于大曲序列,而房縣黃酒則是真正的小曲黃酒。據傳說是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遷房州后,從宮廷帶出來的。黃酒不黃,酒汁乳白,酒性溫和甘醇,酒味綿長清香。所以也謂之“皇酒”。糯米蒸熟后用小曲溫拌發酵,后用溫水投酒,其酒汁即為黃酒。據史料記載在明代中葉,這種釀酒方法還在全國范圍內十分普遍。明嘉靖刻本(解慍篇)記敘了黃酒釀制的全過程,“數升糯米淺慳量,飯熟兒童個個嘗;盡意滿傾三斛水,打頭撇起一壺漿。冷斟全似金生麗,熱飯猶如周發商。”詩諷刺了釀酒人偷工減料的惡習,但也清楚地記載了黃酒要經過蒸米、發酵、投酒的程序。后來由于這種黃酒只宜鮮飲,不宜長期保存,釀酒工藝諸方面的限制,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失傳,只在極少數地區保留在家庭作坊的圈子里,就是這種圈子也逐年被蒸餾酒所取代。所以,繼承和發揚房陵黃酒的釀造,并且由家庭作坊過渡到規;a,推向巿場,成為一種商品,就有搶救傳統酒文化遺產的迫切感。 房陵人熱情好客,正如《鄖陽府志》記載的那樣,“民多秦音,俗尚楚歌。”其民蓋楚之輕剽、秦之強悍兼而有之。房陵受秦楚文化的雙重影響,或稱之為秦楚文化的過渡帶。古人把房縣稱作“秦楚鎖鑰”,也就是說,誰擁有房陵,誰就有了至秦達楚的鑰匙。戰國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就決定了酒文化的豐富多樣,絢麗多彩。倘若被主人邀請凡要上門作客,即是對主人的尊重。假如一味婉拒,就是大不敬。房陵舊說“客隨主便”,就是這個道理。房陵民間的酒宴中至今多還用八仙桌。嚴格區分上席、下席、陪席。上席坐客人中的尊重長者,下席坐客人。左右兩邊則是主人或主人請來的陪客。來客坐定以后,每人面前酒碗斟滿燙熱了的黃酒,稱之謂“門杯”。主人致歡迎詞,并請同飲此杯,或稱“見面酒”。就是在一個地方居住,平常也是不容易見面的。飲酒實際上是一次交際的機會。等到酒碗再次斟滿,主人端杯飲干,用空杯敬給上席的尊者或主客。上席客人接過空杯,斟滿飲空,又把主人的空碗回敬。主人又斟滿酒飲空,再敬給下一個客人?腿艘灿么宿k法敬酒。這里強調用“空杯”敬酒源出一個典故。歷代宮廷王室中都有專門負責嘗酒的宦官。因為宮廷爭奪皇位的斗爭兇險頻繁,以防人下毒陷害,就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章。帝王將相流放,就宮廷的生活習慣和規則帶來了,直接影響了一方的習俗。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成語叫“推杯換盞”,多是用來形容酒宴的熱烈氣氛。殊不知酒杯酒盞確實被推也被換過,但怎么“推”怎么“換?”確實沒有直觀形象的概念,因為“推杯換盞”飲酒習俗在全國范圍內失傳或者有些根本沒傳過,然而在房陵,也僅僅是房陵,才有幸見到“推杯換盞”的全過程。為什么推杯換盞的飲酒習俗只有房陵有呢?一是房陵地域偏僻,封閉落后;二是中國七大流放地中唯一流放帝王將相的,流放的品級最高。 房陵又受地域條件的限制,酒俗上還保留著傳統文化的痕跡。有客至,必須有酒相待,又有“無酒不成席”之說。隨時可以找到古楚人熱情奔放的影子?腿穗x席時尚有余酒乃主人待客之誠。佐酒菜肴不在精致奢糜,而在實惠實在。大碗盛酒,大碗吃肉,露著豪爽之氣?腿寺氏扔蔑垶“失禮”。假如確不飲酒或不勝酒力,只能把主人奉的門杯放在自己面前后再說明情況,不可用酒沾唇或飲半口代之。在房陵作客,要注意與席間人情感平衡,不可人為拉開距離,不可矯情。 《漢書·地理志》載: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房陵人承襲了信巫的內俗,并擴展到酒俗中。十堰人接客,都稱之接人“喝酒”。“喝酒”與“活久”、“和久”的諧音。飲酒風俗至今還保留著“推杯換盞”的風俗。房陵屬于封閉落后的山區,經濟條件遠不是發達,平時的生活以勤儉為本,偶爾的破費多集中在婚喪嫁娶,閑暇節日。山民們依然淳樸,飲酒時依然火爆,不管世事滄桑,待客依然熱情周到。終年勞作辛苦,偶爾的暢飲只不過是偶爾的憩息罷了。
房陵所處的位置是中國的中部,僅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看,恰似一食盂的底部,甜酸苦辣如潮涌來。東西南北的飲食文化百川歸海,又從不同角度影響著房陵的膳食結構。另外,房陵又是古鹽道入陜的必由之路。古鹽道又俗稱鄂西北的“絲綢之路”,外來客商紛至沓來。房陵飲酒業和佐食業發達就成為歷史之必然。由于外來飲食文化的滲入,房陵土著飲食文化的特征就相對來說并不鮮明,而且被涵蓋。 那么,房陵飲酒的佐酒菜肴屬于什么系列呢? 根據土著居民的飲食習慣分析,應該屬于川菜系列。喜食麻辣菜肴。直至到現代,川菜飲食還占據著主宰地位。漢、浙、豫等多種系列雜陳。飲食業的基地多以飯館、酒館、小吃熟食館和菜館為主。 房陵飲酒最理想的佐酒菜肴是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地方小吃的獨特風味甚至可以伴隨人的一生。其中的房陵標志小吃是綠豆圓、揪糍粑、鍋貼餃、香酥綠豆皮等。據傳說,揪糍粑的糯米有講究,以前是用房陵縣縣城北約三十里的白鶴灣貢田。這里的氣候寒,糯米的生長期長,人稱“三寸糯”或“三顆寸”,形容三粒米加在一起剛好一寸。該糯米油亮,粘性強烈,當年是作為貢品的。將生熟糯米按3:5的比例放盆中拌勻,用棗泥做餡,做為凸狀過油。生米粉和麻油文火焙干,制成油酥,裹炸品后,烘烤即成。十堰各縣都有自己的小吃代表作,例如均縣的“荷葉蛋”、鄖縣的“三合湯”、“酸漿面”、“糊辣湯”、鄖西的“糯米油層”、竹山的“切絲餅子”、竹溪的“芝麻餅”、房縣的“綠豆皮”、“綠豆圓”、“揪糍粑”等。而房陵的風味小吃又是最適宜飲用房陵黃酒的。 房縣城關鎮的尹家的綠豆圓最有名,做工精,用料也講究。綠豆浸泡,磨漿去皮成漿狀,加雞蛋、精面、香料,過油而成。粒粒溜圓焦酥、松脆。清水燒開,放綠豆圓,用文火細煮才可把綠豆圓煮透。有客至,一般非川辣廣椒不用,蒜苗鮮嫩,切得細碎,撒在碗里,紅白相間,賞心悅目。起沸水漫汁,漏勺盛綠豆圓,渾然一體,上浮小磨麻油。入口香軟,回味悠長。吃完十枚,佐一碗甜糟,不多不少。假如再有一碗家釀的黃酒,更是珠聯璧合,錦上添花。房縣城關十字街有一塊“望星石”,據說在中午站在石頭上能望到天上的星星,因此而得名。清未在城關出現的餐館就是以這塊“望星石”有關的“望星樓”。除了經營宴席和名肴菜點,還請萬字班唱戲,飲酒則是以黃酒為主。專門的黃酒酒館則是以房縣、均縣、鄖縣為多,賣黃酒兼營鹵肉涼菜。鄖縣的“伏子酒”、均縣的“老黃酒”、房縣的“白馬尿”、“甜糟”享有盛名。房陵城西關在一個世紀以前是商業的繁華集鎮,不到5 里的地段竟擁擠著幾百家藥店、百貨店、糖果鋪、鹽號、當鋪、旅棧等,但最多的還是買黃酒的,每隔數十步便有一個人家,門前擺大瓦缸,上面搭一塊潔凈紗布,以防灰塵和蚊蠅,再壓一塊木板,扣一窯碗。缸里裝的什么?房陵黃酒。這種酒酒性溫和,酒味甘醇綿長,有一種特殊的馨香,真正能夠做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那么一種豪爽。清乾隆53年編撰的《房縣志》這樣描述的:“房縣人皆愛喝盞酒,一人喝十幾碗不算稀奇。大多喝酒后皆不食飯,有從晚喝到天明者。”走遍天下,民唯獨房陵黃酒真正達到大碗斟、滿口飲。嗅嗅欲嘗,嘗嘗能醉,醉者飄仙,越醉越品,越品越香的那么一種盡興酒,慰平生的美妙境界。所以,在西關大街上,挑夫們渴了餓了,也掏得出幾個銅板,舀上一海碗盞酒,立而飲之。這時,肚也不饑了、口也不渴了、腿也有勁了、晃晃悠悠,猶如仙境。滿臉紅光,咚咚上路。 房陵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還沒有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研究探討。我們這一代人的任務不僅繼承傳統酒文化的遺產,而且要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并且融入現代科技的結晶,這就是新世紀交給我們這一代的偉大歷史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