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月3日電(袁志國、袁源)《詩經》,五經之首。在湖北房縣,識字不多的村民卻能隨口唱起《詩經》中的篇章。 門古寺鎮的干部張興成,堅持18年搜集、挖整民歌近2000首,他手中保存著一首《詩經》民歌磁帶,唱歌的人是該鎮草池村一組60多歲的村民鄧發頂,歌名叫“姐兒歌”:關關雎鳩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攏繡,姐兒見了低下頭……房縣文化館退休干部、文化館員楊才德告訴記者說,他在搜集整理房縣傳統民歌時,在房縣九道鄉發現農民楊家管會唱民歌《年年難為姐做鞋》,其歌詞是:關關雎鳩(哎)一雙鞋(喲),在河之洲送(哦)起來(咿喲),窈窕淑女(喲)難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該,(我)年年難為姐(喲)做鞋(咿喲)。 記者到房縣榔口鄉白漁村(現七星村)尹吉甫廟前采訪時,居住在這里的80歲的老人陳道兵也會唱《詩經》中《關雎》民歌。房縣白窩鄉黃堰村61歲的民歌師劉昌言說,不論在唱蒿草鑼鼓或唱《待尸歌》時,當地村民經常把《關雎》民歌的前四句作為開場白或唱或說出來,以示雅興。 在房縣人們還用《詩經》里的《蓼莪》民歌來哀悼已去世的父母。居住在門古寺鎮門古村的80歲的退休教師王天朋說,他至今記得,在自己小時候,家里的長輩過世,晚輩們就會請兩名《詩經》童子念“蓼莪”一文作為祭文,念唱:“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長我育我,拊我畜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歌童子音調哀傷,表情沉痛,讓來憑吊的人莫不感到悲傷、流淚。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鄖陽地區分卷》主編、副研究館員徐樹棠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在搜集整理鄖陽地區傳統民歌時,就發現村民會唱《詩經》這一有趣的文化現象,這說明房縣流傳的傳統民歌,與兩千多年前的《詩經》有一定的淵源。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傅廣典認為,詩經文化是房陵文化中比較獨特的成分,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注重文化和文學的朝代,當時周室有“采詩”制度和“獻詩”制度,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詩歌,朝中公卿士大夫定期為天子獻詩。西周王朝建都于西安南灃水東岸,而房陵正與王畿接壤,這里的民間文化發育好,并且有“好歌”的傳統,于是就成了采詩人的理想之地。 房縣不僅是《詩經》的采錄地,還有《詩經》的采錄人,這就是為房縣人世代景仰的尹吉甫,他曾到房陵采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