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沈均奕,于日前發現了該館收藏著的一件138年前清朝同治皇帝重視古均州水利建設“諭”書。 此諭書是該館年代最早的文書檔案,對研究已被丹江口水庫淹沒的古均州城建設和清代當地民生狀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十分珍貴。 這件清朝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公元1869年)的“諭”,系紙質,夾雜在丹江口市檔案館一號全宗其他目第6卷第1冊第35頁。該館工作人員沈均奕在整理檔案時發現此諭!爸I”長55厘米,寬25.5厘米,正文清晰完整,文中的“諭”字和文尾的“切毋違此諭”用朱筆圈點醒目,用印中“愛新覺羅載淳”明晰可辨。 “修理城堤,總查工料,最關緊要”、“隨時稽查,灰石工料,遇有偷減浮冒,均應立時報明查究”……在“諭”書中不難看出,同治皇帝對修理均州城堤反復囑咐,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均州修理城堤,本是一件正常營建之事。那么,為什么會驚動京城,勞駕皇帝親自下詔令呢? 沈均奕經考證發現,同治皇帝在位的13年中,均州城幾乎年年發生自然災害,真可謂“十年九災”。其中,蝗災一次,冰雹災害發生4次;雷電災害兩次;地震4次;特大旱災和特大水災各一次。尤其是同治四年秋天,漢江出現特大洪水,致使城墻多處裂縫,城堤歪斜,若再遇水災,民眾將葬身魚腹。清政府動用“厘金”進行賑災,以及地方官員攤派修堤款,導致民心動蕩。同治皇帝聞訊后,親發“諭”書詔令地方官員,委用人選總查工料。由此可見當時災情之重,民眾之苦。 據了解,“諭”書下發第二年,一段長51丈、高3丈2尺,寬1丈6尺的城堤拔地而起,是歷年修筑最牢固的一段城堤。( 溫太波 馮功文 段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