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房縣民歌里的《詩經》 唐紅麗 2012-6-18 16:02: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第318期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從漢朝起被儒家奉為經典,其誦讀者和傳承者多為古代圣賢和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然而,在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的大山深處,目不識丁的村民卻世代傳唱著內含大量《詩經》語句的民歌。 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一經發現,立即引起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房縣因此被人們稱為“詩經之鄉”。甚至有專家稱,房縣就是古代《詩經》的原產地。好奇者眾,否定的聲音也未曾間斷。 這些民歌與《詩經》究竟是什么關系?是先有民歌,還是先有《詩經》?3月底,本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進鄂西北古城房縣,試圖揭開“詩經之鄉”的神秘面紗。 1《關雎》民歌世代傳 3月27日,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房縣。聞悉記者來訪,房縣文化體育局局長黃寶富找來當地有名的民歌手陳遠翠。 陳遠翠亮麗出眾、快人快語,經黃寶富一鼓動,脫口演唱起來:“關哪關地雎呀鳩往啊前走依吆,在河之洲吆依吆求配偶咿呀吆。窈窕地呀淑女洗呀衣服依吆,君子好逑啊往攏繡呀依吆。羞得女兒低下頭……” “這不正是《詩經·關雎》么!”記者一邊聽,一邊驚嘆。 陳遠翠唱得字正腔圓,并不時地打著手勢,引得在場人鼓掌叫好!斑@是《關關雎鳩往前走》,我再唱首《桃夭》! 陳遠翠清了清嗓子,又唱起來:“桃之夭夭滿枝杈,灼灼其華一枝花。之子于歸來出嫁,宜其家室迎嫁娶。歡歡喜喜成了家……” 陳遠翠今年37歲,家住房縣九道梁鄉卸甲坪村。當記者問“這些民歌從哪里學來”時,她說,從8歲開始,她就在這個被九道大山重重包裹的九道梁鄉跟著爺爺學唱民歌。冬天下雪時,爺爺用山上挖出的樹根疙瘩攏起一盆旺旺的火,火中埋幾個土豆,一家人圍著火盆一邊吃烤土豆,一邊跟爺爺學唱民歌。爺爺告訴她,這些歌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但歌詞是什么意思,他也不太懂。 陳遠翠家中姊妹四人,只有她喜歡這些深奧的民歌。不識字的爺爺見她喜歡唱,十分欣慰,特地找到會寫字的鄰居將歌詞一字字記錄下來,方便她學唱。 因家中貧窮,陳遠翠讀到小學二年級便輟學了。不識多少字的她往往用拼音字母來標注民歌里的生字。每逢村里有紅白喜事,陳遠翠便跟著爺爺去趕場子。不同的場合,祖孫倆會選擇不同的歌曲。因嗓音清脆、待人熱情,久而久之,她成了村里甚至鄉里小有名氣的民歌手。 陳遠翠說:“在房縣,比我年長的、會唱的人,多了去了!甭犓@么一說,記者決定到偏遠的山區一探究竟。 2 孿生兄弟唱響大江南北 第二天一早,房縣文化體育局副局長杜建林等幾位同志陪同記者來到房縣門古寺鎮項家河村。一棵千年古樹下,一對孿生兄弟正在演唱。 “喜鵲筑巢呀,斑鳩占有它,這個姑娘要出嫁,車兒去送她;喜鵲筑巢呀,斑鳩占住它,這個姑娘要出嫁,車兒歡送她;喜鵲筑巢呀,斑鳩擁有它,這個姑娘要出嫁,車兒成全她……” 這對孿生兄弟分別叫吳高星、吳高月,今年51歲。吳高星說,他們剛剛唱的民歌叫《鵲巢》,屬于“姐兒調”。 兄弟倆說,他們13歲起就跟著父親唱民歌,如今已經唱了幾十年。父親的民歌是跟爺爺學來的,母親和家里其余六個兄弟姐妹也會唱。而且都是口頭傳授,沒有唱本。身為農民的他們,平常都是在家種地。在田間地頭唱民歌、對山歌,成了他們的一大樂趣。 吳高星會吹嗩吶,能唱民歌,從十幾歲起就幫人接新娘子。吳高月告訴記者,他們會唱的民歌能唱三天三夜不重樣。 在他們生活的村子里,與兄弟倆年齡相仿的人基本上都會唱這樣的民歌,所用的調子大多為高腔、平腔、拉花腔、八岔腔,所涉主題很多,包括風土人情、戀愛婚姻、生產生活等。 杜建林告訴記者,吳高星、吳高月兄弟曾于2011年湖北衛視春晚唱房縣《詩經》民歌而一舉成名。此后,他們多次被邀請到湖南、湖北等地的電視臺演出。2012年1月,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攝制的節目《詩經溯源》中。 采訪完吳高星兄弟,記者正欲離開村子,見一位老奶奶行色匆匆。記者問她會不會唱《詩經》。老人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吃驚地說:“你咋知道我會唱《詩經》啊!苯又,張口就來了一首《關雎》。 老人名叫劉邦英,當天恰好到項家河村女兒家做客。老人說,她五六歲時開始學唱民歌,如今家里4歲的小孫女也在跟著自己學民歌。而她的老伴鄧發鼎則是房縣鼎鼎有名的民歌手。 杜建林告訴記者,門古寺鎮總共有3萬人,民間歌手就有5000人,占總人口的六分之一,能唱千首民歌的多達120人。而據房縣官方對該縣境內20個鄉鎮303個村的全面普查,目前全縣會唱民歌的人數達5萬之多,其中能唱上千首民歌的歌手有250人,能唱300首以上的有7000多人。 3 102首民歌與《詩經》有關 “門古寺鎮民歌協會主席張興成是房縣搜集整理民歌最多的人之一,他從1985年開始搜集整理房縣民歌,已經搜集了1萬多首!倍沤终f。 記者找到張興成時,他正在收集民歌。張興成告訴記者,20多年來,每當聽到農民演唱,他都會認真地記錄下來。起初,他并不知道房縣民歌與《詩經》有什么關系。有一天,一位來門古寺鎮小學調研的專家說,老百姓演唱的民歌很像是《詩經》,這引起他的注意。他把已經收集到的房縣民歌與《詩經》進行對比,發現的確有很多內容十分接近。 張興成告訴記者,《關關雎鳩》雖然有多種唱詞,但是總會有幾組詞固定出現。而這些固定的詞,就是出現在《詩經》中的篇章。也就是說《詩經》的詞句往往鑲嵌在房縣的各種民歌中。 張興成還發現,《詩經》中記載的一些動植物的古老稱呼仍能在房縣尋到蹤跡。比如《參差荇菜》篇中的“荇菜”,可能就是房縣鄉野間隨處可見的水芹菜;《關雎》篇中的“雎鳩”,似乎就是房縣至今仍能見到的一種能發出“關關”叫聲的鵲鳥;《伐檀》中的檀樹,更是遍布房縣茂盛的山林中。 記者問:“迄今為止,有多少房縣民歌與《詩經》有關系?”張興成說,有102首。 據張興成介紹,他搜集的民歌有兩皮箱,共1萬多首,其中不重復的有5000多首。而《關雎》在房縣民歌中被應用得最廣泛,版本也有很多種。此外,《伐檀》、《鵲巢》等被應用的次數也很多。有的民歌中鑲嵌有一兩句《詩經》詞句,有的民歌則整首都是《詩經》原文。 與張興成一起搜集民歌的還有房縣門古寺鎮胡家街村75歲的老人胡元炳。號稱“民歌大王”的他會唱1000多首民歌,其中,30多首與《詩經》有關。除了《詩經》民歌之外,胡元炳搜集的民歌還有當地的情歌、勞動歌、傳說歌、敘事歌等10多個類別,搜集范圍遍及房縣20個鄉鎮、300多個村,涉及歌手32000多名。2011年2月,他搜集整理的57萬字的房縣民歌集《望佛山民歌集》正式出版。 4《詩經》民歌偶然中浮出水面 第一個發現房縣民歌與《詩經》聯系的人,是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傅廣典。 正如張興成所言,房縣的很多民歌手過去并不知道自己唱的是《詩經》,甚至不知《詩經》為何物。整個房縣如此豐厚的《詩經》民歌文化資源,彼時還如閨中秀女,不為外人所知。 2004年深秋,在房縣門古寺鎮小學的一場演出中,一位名叫王正明的演員唱了一首《關關雎鳩》,恰好被來房縣考察房陵文化的傅廣典聽到。接下來,幾位農民又演唱了幾首與《詩經》有關的民歌?赐暄莩,傅廣典不禁贊嘆:“房縣民歌中竟然含有不少《詩經》語句!” 讓傅廣典感興趣的是,這些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何以將艱澀難懂的《詩經》像唱流行歌曲一樣,演繹得如此動聽? 此后,傅廣典展開了針對房縣民歌與《詩經》關系的研究。隨著調研工作的展開和深入,越來越多與傅廣典接觸過的民歌手開始了解,自己唱的歌是《詩經》,而《詩經》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他們奔走相告,自豪之情難以言表。 5 給民間藝人評職稱 多舉措拯救《詩經》民歌 隨著房縣《詩經》民歌影響力的擴大,房縣逐漸被冠以“詩經之鄉”的美譽。房縣的民歌傳唱者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他們上電視、上報紙,參加一場場的演出。仿佛一夜之間,搖身變為明星。當記者采訪時,他們都說自己非常幸運,遇到了《詩經》文化大發展的好機遇。但除此之外,藝人們也述說了自己的憂慮。 “如今像我們這樣發自內心喜歡唱民歌的人在房縣越來越少。歌手們都在擔心《詩經》民歌的傳承問題!标愡h翠、吳高星向記者道出了心里話。他們說:“我們想一直唱下去,想獲得更多的鼓勵、支持和關注,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房縣的《詩經》文化。但如今的小孩都寧愿到外面打工,也不愿留在山里唱民歌。很多能唱原汁原味民歌的老歌手年齡逐漸大了,有些已經過世。就像割韭菜一樣,沒有根,新的韭菜就再也長不出來了! 37歲的陳遠翠有一兒一女。孩子們喜歡大明星唱的歌,不愿跟她學唱民歌。陳遠翠說,好不容易有一個同小區的小姑娘愿意跟她學唱民歌,嗓音條件也非常好,但是每次陳遠翠教她唱歌,小女孩的爸爸就會一臉不高興地說,“唱這個做什么!” 吳高星則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都在外打工,對唱民歌根本沒有興趣!拔液軗膫鞒袝䲠鄬,喜歡唱并且唱得好的人越來越少。為了把《詩經》民歌傳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學,不管是不是我們家的小孩,我都愿意教!眳歉咝沁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愿望:“我想參加專業培訓。我們兄弟倆都會唱民歌、吹嗩吶,但這都是業余水平,沒受過專業訓練。我想使自己的技能更專業更規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房縣《詩經》民歌傳承的另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新編《詩經》民歌。根據老的《詩經》民歌歌詞模式和曲調,加入《詩經》內容重新創造加工所謂的《詩經》民歌。對此,《詩經》傳唱者頗有微詞。 “我非常排斥這樣的新《詩經》民歌!标愡h翠說。吳高星也說:“我們唱的詞和調,都是從老輩那里學來的原汁原味的。別人再加工出來的作品,根本唱不出這種味道! 杜建林說:“如何傳承確實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隙ú荒芤孕聞撟、新編寫《詩經》民歌這種方式,否則會使傳承走上歪路! 據記者了解,目前,房縣民歌已經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房縣也已啟動一系列保護《詩經》民歌的行動!对娊洝肺幕M校園活動已經開始。在房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套《房縣民歌歌曲集》也已出版。書中既有房縣民歌的歌詞,也有相關曲譜,并配有錄音磁帶和圖片照片。 2005年秋,為了徹底摸清房縣民歌家底,房縣縣委、縣政府抽調全縣105名文化系統干部,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一次民間文化大普查。為了鼓勵民歌手傳承和發揚民歌文化,2007年初,房縣出臺《房縣民間藝人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為民間藝人評職稱。根據其藝術特長、成果及傳承情況等可授予“民歌師”、“民樂師”等稱號,且為他們發放津貼補助。陳遠翠現為“房縣一級民歌師”,并在房縣野人洞風景區專門為游客演唱《詩經》民歌。 2010年8月,房縣舉行《詩經》文化研討會暨首屆房縣《詩經》文化節,中國《詩經》學會名譽會長夏傳才等國內學者及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詩經》研究者參會。為了對房縣《詩經》文化展開深入研究,中國《詩經》學會組織了150余名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和座談研討,并建立了中國《詩經》學會房縣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文系也在房縣門古寺鎮設立了民間文學實習基地! 張興成告訴記者:“對于《詩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現在急需做的事情是培訓。會唱的‘歌王’年齡大了。我認為定期開展文化活動、搞好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挖掘整理等,也是接下來我們需要抓緊做好的事情! 責任編輯:李秀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