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擎天一柱,四周有72峰環揖拱立,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地貌奇觀。
坐落在天柱峰上的金殿是武當山古建筑的精華。金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圣像,以及捧冊端寶的金童玉女、執旗捧劍的戰將等,其造型藝術達到了后來者不可企及的水平,是我國古代銅鑄藝術的瑰寶。
金殿是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筑,類似于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建造在天柱峰頂約160平方米石筑平臺正中。據《明史》及《武當山志》記載,金殿全部構件在北京鑄成后,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水運至武當山,拼裝榫鉚而成。永樂皇帝對運送船只還專門發布一道圣旨:“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朗、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潔,不許做飯!
銅鑄鎏金的金殿為重檐廡殿式仿木結構,結構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鱗、檐牙、窗欞、門限等諸形畢備;面闊進深均為三間,高5、54米,重檐迭脊,翼角飛舉,上飾龍鳳、天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建筑技術的高超,隨氣候和風云變幻,時時會出現陸海奔潮、飛蟻來朝、祖師映光、平地驚雷、雷火煉殿等奇觀勝景。其中雷火煉殿是最讓人驚心動魄的!
古時的金殿沒有避雷設施。每年夏秋雷雨季節,當雷電交加時,金殿周圍閃電奔突,不時有巨大的火球在金殿左右滾動,耀眼奪目,遇物碰撞即發生天崩地裂的巨響。有時雷電劃破長空,如利劍直劈金殿,剎那間,武當山金頂金光萬道,直射九霄,數十里外可見武當峰巔之上,紅光沖天,其景如同火山噴發,驚心動魄,神奇壯觀。
而在這無數次的雷擊電劈之下,金殿卻泰然自若,毫發無損。而金殿左右的簽房、印房和后面的圣父母殿,均是磚木結構,自打金頂修造了這些建筑后,因“雷火煉殿”被擊毀和燒毀數次,輕微的損傷就更難以勝數。八十年代后期,金殿后的一棵千年古松也因此而喪生。令人奇怪的是,經受過一次次雷擊后的金殿,不僅毫無損壞,無痕無跡,而且更加金光閃耀,新燦如初。雷擊一次,好像回爐冶煉了一次,如同古詩云:“雷火鑄成金作頂”。
于是,雷火煉殿就成了武當山金頂的一大奇觀。
人們傳說,真武大帝既怕香客染臟了金殿,又怕偷走了金殿內的稀世珍寶,便每年派雷公、電母來洗煉金殿。一是把金殿上的污物除去,保持金殿清潔干凈;二是使圖謀不軌的小人心驚膽寒,魂飛喪膽。
其實,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專家認為,原來金頂上只有一座金殿,金殿與天柱峰合為一體,是一個良好的放電通道,又巧妙地運用曲率不大的殿脊與脊飾物(龍、鳳、馬、魚、獅等),保證了出現煉殿奇觀而又不被雷擊。而其它建筑導電性能差,當雷電的強大電場無處被傳導釋放,便突然會爆發轟炸,建筑物自然會被擊損擊毀了。
為加強金頂文物保護工作,有關部門在1980年,對金頂安裝了避雷網、避雷針。防雷問題解決了,但金殿的“雷火煉殿”奇觀再也沒有重現過。
金殿歷經近600年的風雨雷電,至今仍金光奪目。這座我國古代流傳至今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稀世國寶,它所顯現的千古奇觀,是明代建筑科學家和工匠們的高深學問和精湛技藝帶來的異彩。而如何做到既要防雷保護文物,又要使金殿重新顯現“雷火煉殿”的奇觀,則又是留給現代科學工作者和文物研究家們所要解開的謎。 (來源:中國武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