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秦漢的粗獷古樸,唐宋的奢麗,明清的酣暢淋漓,直至現代的不拘一格,清新灑脫,茶藝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
一口為茶,二口為回,三口為品,喝茶自然另有一番風韻。一杯茶在手,切不可一口喝光,要慢慢體會、斟酌,彼此交換心得,才有樂趣;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顏色,艷麗的金黃、幽雅的淡橙、清新的碧綠,飲后聞杯底留香,別有一番情趣。而飲茶的境界,正如某隱士所說: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獨坐一隅,香茗在手,含英咀華一番,別有一番超脫紅塵俗世的味道。茶,以其特有的色美、形秀、香醇、味甘,流傳幾千年,長盛不衰。傳說在遠古時代,神農嘗百草,日進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就是最早的名字。其實每種茶名也都是包含著一個故事。像鐵觀音,傳說很早以前有位姓魏的書生很信觀音,每日早晚拜后必奉清茶一碗于觀音像前,后來一日他在山上發現一株新茶,移回栽種,收獲時見茶泡而有質感,疑為觀音所賜,遂命名為“鐵觀音”。而另一種名為“大紅袍”的茶則更為有趣,相傳這種茶生于懸崖峭壁之上很難采擷,于是人們訓練了一些猴子上山去采,但這些茶好像不愿讓動物接近,人們只好為猴子披上大紅袍,裝成人的模樣,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茶叫做“大紅袍”了。茶集天地萬物之精華,清茶一盞能醉人呀!正如沈陽和靜園茶樓的王瓊女士所說: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得以興起,其中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來自于人們對文化的虔誠仰視。
有句話說得好:文章、風水、茶,真懂的沒幾家。其實懂與不懂又有何妨?閑暇時約一二知己,品茶論道,談世情,聊人生,談古論今,享受那獨有的茶境,不亦樂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