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喝茶,覺得比飲料好,苦澀中有清香且能提神。由喝茶而想了解茶,于是去翻閱了一下《茶經》,知道茶有“輕汗發而肌骨清”、“有力悅志”等好處,能“與醍醐甘露相抗衡也! 然而我卻不是那種會品茶的雅士,僅僅一直喜歡喝茶而已,或可說是那種喝“自然主義的茶(岡倉覺三語)”的人吧。東坡居士有云:從來佳茗似佳人。那愛好喝茶,豈不是貪戀美色乎,難怪世人好喝茶也。人心之不古,久矣。 茶在中國的歷史頗為悠久,據說公元500年左右飲茶的習俗開始在華夏大地廣為傳播,那是南北朝時代。到了唐代,“茶圣”陸羽著《茶經》,對飲茶進行了最初的文化闡釋: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恫杞洝烦蔀閷Σ璧臅鴮懙慕浀渲。后來陸羽這本書傳到日本,日人林左馬衛藏著有《茶經解說》一書。茶在日本變得神圣起來,飲茶成為“茶道”。 茶道的提倡者,16世紀的日本藝術鑒賞大師千利休主張茶道的宗旨是培養和陶冶人的“和、敬、清、寂”之情。這的確不失為一種高尚情操。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茶道。譬如福建的“功夫茶”。據《潮嘉風月記》載,功夫茶要“細炭新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其茶具小巧精致,伺候喝茶的亦是丫鬟書童,甚至還規定火與茶具相距七步為度,這樣沸水從火上拎下至沏茶時的溫度才合標準。其“道”有很大的表演色彩。喝“功夫茶”你得有“功夫”,有那份閑情逸致才行。 知堂老人在散文作品《澤瀉集》中對日本的“茶道”做了精辟的解釋。其云:“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種代表藝術!贝朔N風尚或與中土的僧人飲茶有點仿佛,譬如《五燈會元》卷九如寶禪師條下載:“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后三碗茶! 茶不僅僅是東方人的愛好,西方人對茶也非常有研究。譬如英國著名作家,《動物莊園》及《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平生就最喜愛喝茶,他還為調制出一杯風味絕佳的茶進行了長期的探索。1946年,奧威爾在倫敦的《旗幟晚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杯好茶》的文章,在其中描述了泡制一杯完美的茶所需的十一個步驟。奧威爾還認為,喝茶就要喝不加糖的濃茶,因為加糖會破壞茶的風味。其實水的出處也很關鍵,故《茶經》有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不過這樣的講究就非西人所能領會了。 古代的中國士兵有“醉臥沙場君莫笑”之說,而近代的英國士兵則是“不先喝下午茶不出征”,可見英國人是無茶不歡也。英國大作家王爾德的《不可兒戲》一劇,是以喝茶開始的,里面的《茶話》很多,可說盡得英國茶道文化的本色。中國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排名僅僅是第七位。而英國本國不產茶,其開門七件事,竟是茶茶茶茶茶茶茶。學者錢穆曾云:“中國人飲茶,另有一番情味,在安閑無事中,心氣平和,或一人獨品,或賓朋聚賞,或幽思,或暢談,不能限以時刻,或羼以他事。否則茶既淡而無味,飲之亦僅解渴,無可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