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道茶網5月12日訊:位于鄂西北巴山峽水的竹溪縣,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古為蜀東庸巴荊楚秦嶺,是我國茶樹和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為我國最早的“武王貢茶”,今有享譽國內外的“龍王埡茶,香飄華夏”、"長江三峽水,巴峽梅子茶"之美稱,尤其是被評為中國第一文化名茶“武當道茶”馳名公益品牌中的龍峰茶、梅子貢茶等系列茶葉知名品牌,促使竹溪縣成為全國茶葉之鄉。就在茶鄉有不少的茶場在開拓發展,竹溪縣水坪鎮前進村四點靈茶業有限公司就是一個隨著時代進步,創新轉型尋出路,振興鄉村,堪稱搶抓春茶,開拓夏秋茶全面綜合利用的典型。 入企業看發展 產業集聚顯效能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茶產業振興的前提,是守住綠水青山基礎上的轉型升級。對此,本土新生代茶人早已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走出了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四點靈”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點靈茶業)的前身是前進茶場,同各鄉鎮大大小小的茶廠、合作社一樣,主要從事茶葉加工銷售,銷路也算是順風順水,小有收入。但比起縣內那些知名品牌的茶葉公司、集團,它便是“小巫見大巫了”。2017年9月,引進宜昌企業投資3000多萬元,以大茶生產為主的四點靈茶業在水坪鎮前進村成立,通過引進設備60多套,建成一條大宗全自動茶葉生產線,建成標準化生產車間3200平方米,安裝2條清潔化、自動化綠茶生產線和50余臺制茶設備等,裝機可日產干茶萬斤。 四點靈茶業摒棄以往“一季管全年”的茶葉產業理念,公司依托規;魉生產優勢,瞄準大宗批發市場,立足大葉茶生產,兼顧精品茶葉產銷,迅速打開了市場。該公司生產線全年可運轉,通過加工大葉茶,有效延長了茶葉的采摘時間,春茶可采摘至9月中旬,有效帶動茶農工作時間。每年春茶采摘過后,便開始采摘大葉茶,不僅前進村每天有百余人上山采茶,還帶動了蔣家堰、中峰、縣河等其他鄉鎮甚至竹山、平利等地的茶農采摘大葉茶,有效填補了茶葉采摘“真空期”,帶動了勞動就業。如今的四點靈茶業,除了經營傳統的龍峰、箭茶,還成功開發制作了香茶、毛峰、珠茶、直條毛尖等新產品,豐富了竹溪茶葉的產品結構,有效拓寬了產品的銷售市場和渠道,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截至目前四點靈茶場已加工銷售干茶11萬余斤,銷售收入近5000萬余元。 進茶園看產業 鄉村振興助發展 春天的茶園是從清晨五點多開始蘇醒的,六點不到,四點靈茶園里已是人頭攢動,上百余名采茶工散落在茶園里,正在緊張有序地采茶。一簇簇郁郁蔥蔥的茶樹整齊地排布在順延而上的山坡上,彌漫著新茶的清香,連空氣好像都是香甜的。 “早上6點出門,晚上6點收工,一家老小上山采茶,快時可以采40多斤鮮葉,慢一點也能采30斤左右,一天家庭隨隨便便收入400多元”湯大姐麻利地將嬌嫩的新芽摘進竹籃,說到。 “進入5月份,防暑降溫茶需求旺盛,先后接到幾百噸大茶訂單。為按時供應優質綠茶,公司采取‘全覆蓋收購鮮葉,晝夜加工不停歇’的辦法,合理安排采摘、加工人員,全力抓好制茶生產!彼狞c靈茶葉負責人張兆武介紹,公司一直以穩定價格收購茶農茶葉,按照“訂單收購+加工+銷售”的經營模式,讓各合作社、茶農不愁賣茶,賣上好價錢。不僅如此,公司還與竹溪縣其他15個鄉鎮、竹山縣、房縣、平利縣等簽訂收購協議,如果按照當前的行情,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 近年來,四點靈茶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茶農”的發展模式,把茶農們有效粘合起來,輻射帶動中小型茶場26個、農戶3000余戶,改變了當地積貧積弱的面貌,鋪筑起農民穩收增收,快速致富的“高速路”,實現產業興、農民富,昔日貧困山如今成了香風彌漫的茶海。 同謀劃共聯誼 黨建引領促振興 鎮黨委按照“黨建引領、村社聯建”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者協作中的溝通協調作用,大力發展茶樹種植產業,致力鄉村振興,同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新修茶園作業路10余公里,還專門興建5處茶農驛站,以方便茶農休息和茶葉收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黨支部就是一個“編外教學班”,支部的黨員就是授課老師,前進村黨支部把更好地服務群眾作為支部的頭等大事,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號召,優先安排貧困戶到茶葉公司就業,幫助貧困戶發展茶產業,支部黨員定期進村入戶,就茶葉鮮葉收購、茶葉鮮葉加工、茶園管理和茶苗新栽補種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周邊群眾所想、所盼,及時召開支部委員會,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他們無償教農戶學習制茶技術,讓農戶們掌握了一門養家的技藝。在黨員活動日,支部黨員們會到農戶家中開展茶苗培育及管理培訓;在采茶時節,支部黨員帶領四點靈茶葉公司就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高價收購農戶的茶葉鮮葉,確保了農戶的茶葉不愁賣、賣好價。 支部書記周小平表示,在今后,村黨支部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力爭讓茶葉成為帶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的主力軍,讓茶樹成為村民們的“搖錢樹”,推動鄉村振興更進一步。(黃勝武) |